当委内瑞拉开启人民战争形态正规炒股在线配资网,美国后院的围墙算是彻底塌了。
最近,为了抵抗美军极限施压,委内瑞拉全民动员,民众骑摩托车,开着快艇,组团与军方战车舰艇结伴而行,同进共退。
政府在广场给中国抗战立雕像,防长跑到大街上给民众发枪支,一场拉美风格的人民战争已经是箭在弦上,不得不发。
可当你以为委内瑞拉只会鱼死网破的时候,他们却做了两手准备。
一边在领海内抓了一艘由美国特工控制的运毒船,当场缴获3.6吨毒品,把美国故意栽赃施压的证据公之于众,占领民意高地,让本国反对派不敢轻取妄动,让全拉美老乡同仇敌忾。
另一边,两艘悬挂着俄罗斯国旗的货轮午夜悄悄进入委内瑞拉港口,大量的神秘集装箱被源源不断的从船上卸下,把事情越闹越大,一切仿佛1965年古巴危机再现,反将了美国一军。
开打的话,眼下名不正言不顺还容易让拉美同仇敌忾,不打却是自己承认,南美后院不听你美国的了。所以打还是不打,成了特朗普左右为难的问题。
归根到底,不是委内瑞拉认为自己全民皆兵就能打赢美国,而是整个拉美对美国都已经软硬不吃,彻底不听使唤了。
展开剩余88%自从上个月美国舰队开进加勒比海,在委内瑞拉周边已经击沉了四艘船、造成至少十七人伤亡,还跟委内瑞拉家门口的岛国达成战时军事合作,卡住南美国家通往美国的关键航路。
再配上美军本就遍布加勒比海的基地,实质上形成了一种海上封锁和不宣而战的压迫态势。
但如果你真的了解美国和拉丁美洲之间百年来的纠缠,就明白一旦动手,它百年来在拉美精心搭建的资本游戏,就可能彻底崩盘,反而损害指望着拉美避险的华尔街资本。
比如,今年9月7日,加勒比海上演了颇具戏剧性的一幕,当中国“阿鲁拉号”的石油钻井平台,缓缓驶入委内瑞拉的马拉开波湖,美国军机却刻意减少了周边的巡逻,甚至刻意避开了相关航线。
因为美国知道,委内瑞拉对美国的最大意义,不在委内瑞拉石油本身,而是中国对委内瑞拉石油开发带来的庞大经济价值。
因为只有中国有技术有市场开发委内瑞拉的重质油。吓跑了中国石油企业,就算华尔街巨头拿到了委内瑞拉的石油也卖不上好价钱。
这一切,其实都是由美国自己主导的全球经济格局所决定的。
近百年的美国全球霸权,中东和拉美是一对悲催双子星,像是两个极端:一个是战火纷飞、硝烟弥漫,肉眼可见的“炸药桶”;
另一个则是表面平静、内里却不断被啃噬的“经济血包”。炸药桶的作用本就是要在关键时刻引爆、扰动全球,而血包却不能轻易戳破——它是用来给华尔街缓冲危机、替资本蓄血的。
这就是拉美长期扮演的美国资本“稳定供血者”的角色。
早在二战时,东南亚被日本占领,天然橡胶供应链断裂,美国就不得不转向南美。刚好德国也需要橡胶,而且也急需智利的硝石来生产火药和化肥。
为了争取拉美,双方在南美发动了一场规模空前的宣传战。
德国出动宣传鬼才戈培尔,而美国几乎动用了一切非战争手段。从迪士尼动画、时代杂志、广播电台、好莱坞电影,甚至连力士香皂和可口可乐都成了宣传工具。
美式商品和文化价值观横扫南美,美国金主贡献了该地区四成的广告收入。民调机构盖洛普也积极参与拉美民意调查。
最终,唐老鸭和米老鼠真的帮美国在这场软实力之战中胜出,美国不仅获得了持续的战略资源供给,还让拉美人将美国视为梦想之地,从此成了美元资本最舒适的温床。
到了七十年代,美元与黄金脱钩,美国国内陷入滞胀,资本疯狂寻找出路。于是,廉价美元以极低利率大量涌入拉美,这片被美国视为后花园的土地。
当时美国银行业向拉美疯狂输出资金,九家大银行借给拉美的总额甚至相当于它们自身资本的176%,有些银团项目参与银行多达五百家……
投资拉美成了当时华尔街的淘金热。拉美各国拿着这些热钱,大肆建设开发,社会一度呈现繁荣景象。
然而好景不长,1980年美联储利率猛然提至20%,拉美资本迅速回流美国,拉美债务利率飙升至8%以上,短期债务压力骤增。原本就经济基础薄弱、贫富差距巨大的拉美瞬间被压垮。
最终,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(IMF)的“协助”下,美国主导了拉美的债务重组和经济自由化改革。债主转身变成了股东,跨国公司和国际投资人无形中攫取了拉美十年发展的成果。
而美国这边呢?通胀被压制,股市迎来牛市,经济重新活跃,美联储之后顺利降息。但拉美留下的,却是政府财政紧缩、贫困率飙升、人均GDP不增反降——从原本占世界平均水平的112%跌到了98%。
美国这边,即便是一些因高风险投机而濒临破产的银行(比如花旗),也被美联储出手救回。
如今很多人回顾这段历史,若只站在美国视角,会称赞美联储力挽狂澜,或者“里根经济学”大发神威。
但若联系拉美同时期的遭遇,难免让人怀疑:美国八十年代的繁荣,究竟有多少是源于自身经济结构调整,又有多少是直接吸食了拉美二十年的积累?
大概率是后者。因为那轮繁荣仅持续了五年左右美国经济就又显疲态、再现泡沫。
美国能这样反复“收割”,和它从殖民时期起就对拉美使用的“软刀子”策略密切相关。
从西班牙、葡萄牙直接掠夺金银矿藏,到英国用“剪刀差”低价收购原料、倾销商品进行经济剥削。
再到美国通过世界银行、国际货币基金组织(IMF)、泛美开发银行等机构,以援助和贷款为诱饵,要求拉美开放市场、推行自由化改革,从而牢牢控制这些国家的经济命脉。
以巴西为例,美国曾三次扶持军事独裁政府,亲手操控其经济。独裁政权倒台后,巴西在九十年代又掀起了能源、钢铁、铁路、电信等基础行业的大规模私有化浪潮,为美国资本提供了低价收购优质资产的绝佳机会。
比如巴西最大的企业、全球矿产巨头淡水河谷,原本是国有企业,但在1997年巴西金融危机期间被贱卖私有化,国有股降至40%。
之后经过几轮转手,如今巴西本国投资者总持股仅约18.45%,而美国股东持股比例超过53.67%。
巴西国家石油公司的情况也好不到哪去,国有股仅占28.68%,勉强保持控制权,而美国资管巨头、英国、挪威、加拿大等外资机构持股合计已超过国有股。
此外,全球第三大飞机制造商巴西航空工业公司,从股权结构看,也难逃为美国资本打工的命运。
正因为拉美在经济上扮演着美国资本“危机缓冲血包”的角色,每当全球泡沫高涨时,华尔街都需要拉美局势稳定,以便资本能安全地在这里“避风”并收割优质资产。
所以美国对拉美动武往往慎之又慎,更倾向于选择政变、制裁、金融战、文化渗透等“软干预”。
例如,美国曾多次策划颠覆拉美左翼政府:1954年推翻危地马拉民选总统阿本斯;1973年支持皮诺切特发动政变,导致智利民选总统阿连德殉职;
以及近年来对委内瑞拉、玻利维亚等国左翼领导人采取制裁、支持反对派甚至策动“司法政变”。
然而,这套玩了百年的“软刀子”战术,如今却遭遇了中国的“破局”。
原因很简单:以前除了美国,没人能提供南美需要的大量资本、技术和市场,但现在不一样了。
南美要卖的石油、铜矿、车厘子,在中国找到了市场;南美建设需要的资金,可以在金砖银行、一带一路找到更公平的贷款;南美需要翻新基建、开发资源的技术,中国给的限制条件更低,政治包袱也更少。
说白了,以前为了搞经济,只能挨美国的软刀子,实在没有第二个选择;现在不但有第二个选择,还不用忍受软刀子割肉,拉美自然就硬气了。
比如中国给秘鲁修建的钱凯港,之前拉美一直缺少深水港,船只吨位有限,所有货物要运到亚洲,必须先到美国洛杉矶长滩港拼一艘大船,否则经济上划不来。
这相当于在贸易层面就把拉美变成了依赖美国的“孤岛”。有了钱凯港之后,拉美国家想跟谁做生意都不用再看美国的脸色,从物理层面摆脱了“美国后院”的限制。
不带政治条件的基础设施投资、能源合作、市场开放,这让美国曾经有效的经济和文化渗透手段突然失灵。
更让美国担忧的是,随着它过去惯用的“贩毒”、“独裁”等干预借口越来越站不住脚,如果此刻对委内瑞拉这样的国家直接动武,很可能不仅无法挽回影响力,反而会彻底激怒整个拉美,唤醒他们长期被压抑的民族认同和反美情绪。
毕竟,拉美国家其实共享着相似的语言、文化和被殖民的历史,若被逼到绝境,完全可能形成一种跨越国界的统一抗美意识。
美国过去之所以尽量不动武,就是怕这种局面成真——一旦拉美团结起来,美国失去的将不仅是“后院”,更可能是整个全球战略中最重要的资本缓冲带。
如今,在委内瑞拉问题上,美国就陷在了这种两难里:软手段被中国拆解,硬手段又怕砸自己的脚。
打也不是,不打也不是,只能眼睁睁看着自己在拉美百年的经营,一步步走向瓦解。
这也是这次特朗普贸然出兵,最意想不到的后果——不然历届美国总统早就动手了,何必等到今天还犹豫不决?
当然或许特朗普一开始也不想真动手,只是想逼着委内瑞拉交出与中国的石油合作,间接从中国手里大赚一笔。
但闹到古巴导弹危机的程度,事关美国在拉美的存在地位正规炒股在线配资网,想收手就没有那么简单了。
发布于:浙江省杨方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